动辄几万字的App用户协议和隐私政策 你读过吗?

黄晓宇律师

您使用本软件及服务!为使用本软件及服务,您应当阅读并遵守本协议,以及《服务协议》、《隐私政策》《隐私保护指引》。请您务必审慎阅读、充分理解各条款内容,特别是免除或者限制我方责任的条款、对用户权利进行限制的条款。

当你下载某个App首次打开软件时,弹出来的这些协议大都以上述开头,你是否习惯性忽略协议内容,直接在下面“我已阅读并遵守”前打上对勾?如果你这样做,那么恭喜你,你至少是个正常的人。

动辄几万字的App用户协议和隐私政策 你读过吗?

近日有媒体对5款大家常用App展示给用户的条款进行了调查。在5款App里,用户协议和隐私政策总字数超过13万字,平均每款App需要用户“阅读并同意”的内容约2.7万字,比一篇本科论文长,逼近硕士论文的篇幅。

读一个App的条款,相当于看了一篇儿硕士论文,简直不可想象,恐怕没有几个正常人会去看完。即便你真忍着看完,又看得明白吗?例如笔者随便摘录某个App的隐私协议条款:

“该等第三方社交媒体或其他服务可能由相关的第三方或我们运营。您使用该等第三方的社交媒体服务或其他服务(包括您向该等第三方提供的任何个人信息),须受该第三方的服务条款及隐私政策(而非《通用服务条款》或本《隐私政策》)约束,您需要仔细阅读其条款。本《隐私政策》仅适用于我们所收集的信息,并不适用于任何第三方提供的服务或第三方的信息使用规则,我们对任何第三方使用由您提供的信息不承担任何责任。”

动辄几万字的App用户协议和隐私政策 你读过吗?

绕口不,有多少人真能看这些条款?动辄两三万字的条款,既冗长又生涩,像老太太裹脚布罗里吧嗦,有些明明可以正着说,可他们非得反着来,故意就是不想让人读懂。可那也没办法,因为他们就是故意不让你轻易读懂。久而久之,也就没人去关注这些东西了。

有人会说是不是只有中国的用户这么“洒脱”不去关注,那就错了,其实外国也没什么人去看这些玩意。有个例子就能说明问题,美国一家名叫Squaremouth的保险公司,搞了一个“付费阅读竞赛”的有奖活动。他们销售的一个保险产品里,一共有4000余字的服务条款,在这些条款里偷摸藏了一条:如果你读到这个条款,第一个和我们联系的人,就能获得1万美元奖金。结果过了好几个月才有人领走这笔奖金。

动辄几万字的App用户协议和隐私政策 你读过吗?

那么我们为什么会忽略对用户协议和隐私政策的阅读?

1.有的App在同类产品中占据了霸主地位,像一些社交软件,由于产品特性,用户粘度太高,用户量大,你读不读,或者同意不同意都要使用,只能被动接受条款,那么读与不读意义就没那么大了。

2.条款太长,用语生涩,一般用户读起来很费劲,密密麻麻一堆字。

3.大部分人对于自己的权利义务、保护个人隐私的法律意识还不够强,导致会忽略阅读。

近年我国出台个人信息保护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,至少从立法层面给App厂家画了一条红线,严重侵害用户利益和隐私的行为必须得到遏制。比如《个人信息保护法》规定,服务商不得过度收集个人信息,用户有权撤回处理个人信息的授权,除非是提供服务必要的信息,否则服务商不能以用户不同意或者撤回同意,就拒绝提供服务。

另外,《关于开展App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专项治理的公告》也规定,收集个人信息需增加相关说明,明示收集目的;软件在索取权限时,需明示索取权限范围、索取权限目的;不得以欺诈、诱骗等不正当方式误导用户同意收集个人信息等等。

上述法律和规定的推出,至少让大家直接“已阅读并遵守”的后果没那么可怕了。但如果你不缺那几分钟的时间,还是有必要阅读一下协议的。有没有一些有效的办法提高用户对“用户协议和隐私政策”的阅读率、知晓率和理解率呢?

首先是个老生常谈的问题,提高法律意识,意识到用户协议、隐私政策的条款关系到自身的切身利益,只有培养起法律意识,才能发自内心有动力读下去。

其次,可以挑选重要的内容来读,有些重要内容,篇幅长一些,表述有些生涩,也值得花几分钟来看看。比如:服务商会收集哪些个人信息、为什么收集这些信息、确保用户信息安全措施有哪些、用户有哪些权利、哪些数据会被分享给第三方、免责条款。

最后,对加粗或者标红的条款着重阅读,这部分条款是服务商特别提醒的内容,往往关系到用户重要利益,要仔细看,必要时候多看几遍。另外,一些边边角角,颜色淡的小字,反而要留个心眼看两眼,很有可能藏着猫腻。

发表回复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

我们将24小时内回复。
12:01
您好,有任何疑问请与我们联系!

选择聊天工具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