房屋存在部分违建 买卖合同有效无效?

诸如针对小产权房、违法自建房交易签订的房屋买卖合同,一般被视为因违反法律法规强制性规定而无效。

但现实中,尤其是大城市的二手房买卖有违建附着于房屋主体,而买家往往又是看中了违建才会选择购买,结果房屋尚未过户就被行政部门下达拆违通知,搞得狼狈不已。

那么在附着有违建的交易中,双方签的合同有效无效?买家怎么维权?

1. 价款是否包含违建

首先应当看房屋的成交总价中是否包含违建部分。换句话说,同类型的房子市价100万,而附有违建的房子卖150万,那可以推断出其中溢价出的50万元是违建的价格。

2. 合同是否囊括违建

二手房合同里,一般合同中的面积仅是房本面积,因此从面积本身无法提现交易囊括了违建,但并不是说从其他方面无法推断。

例如签订合同前后的沟通记录以及上文提到的房屋总价,如果可以体现出合同包含了违建部分。原则上来说,一份房屋买卖合同可以进行拆分,针对非违建部分的合同属于有效,而对违建部分则属于无效。

3. 探究买方合同目的

笔者认为,如果有证据证明买方就是看中房屋的违建才签订合同,合同虽然存在有效部分,但因拆违后房屋结构、功能、面积等发生了根本性变化,买方也属于无法实现合同目的。

在这种情况下,买家可以起诉就合同进行整体解除。

4. 合同条款应当细化

房屋有违建的自然应当谨慎购买,如果非买不可,应当注意最好在合同中对违建部分进行明确,并加以约定。

如被行政部门拆除后,合同是否继续履行?一方是否应当承担违约责任?如继续履行卖方是否应当返还部分房款等等。

    过火房卖家未告知买家能解除合同吗?

    如果买的房子曾经着过火,卖家签订合同前也没有告知相关情况,买家得知后能否解除合同?

    笔者认为主要应从两方面来判断。

    1. 物理层面

      因火灾导致房屋的主体结构是否受损,是判断房屋安全性的重要标准,房屋若有安全性隐患,必然会严重影响购房人的居住和使用,也就是传统意义上的产品质量瑕疵。

      因此,如果经过鉴定房屋称重墙体、横梁等结构因为着火,导致房屋主体结构发生变化,这种情况下买家可以解除合同,并依据合同约定情形要求卖家承担违约责任。

      2. 心理层面

      有些区域或人群,对于房内曾经起火会比较忌惮,认为是“不详”的征兆。当然,如果房屋起火并且造成了人员死亡,那则属于传统意义上的“凶宅”,卖家如果隐瞒该情形买家自然可以解除合同。

      如果不属于传统意义上的“凶宅”也就是不曾有人在屋内死亡,只是单纯的起火,笔者认为则难以将房屋归入“凶宅”的行列,起诉解除合同被支持的概率较小。

      主张补偿

      如果只是单纯起火,屋内的设备设施进行了更换,没有过火痕迹,同时房屋主体结构也没遭到损坏,对于卖家隐瞒事故的行为如何“惩罚”呢?

      笔者认为,虽然解除合同难度较大,但可以起诉要求卖家进行合理的补偿。

      如果火灾造成房屋严重受损,因房屋曾经发生重大火灾对不同的购房者在购房意愿、购买价格等方面会有不同程度的影响,卖家应主动告知买家影响房屋买卖的相关信息,使买家在能够充分了解房屋信息的情形下与其进行交易。

      如卖家在与买家签订合同、办理过户手续等过程中均未提及过火灾情况,基于诚信原则,法院可以酌情认定卖家补偿买家一定钱款。

      当然,房价越高补偿金额越高,比如总房价的5至10个点,都属于合理范围内。

      合同很关键

      再强调一下,如果买家有一些特殊需求,对房屋有着较高要求,一定要将要求写进合同,并写明如卖家未如实告知相关情况怎么处理。

      比如要求房屋内不能发生过有人去世(病逝亦在此范围)或发生过火灾(无论是否影响主体结构安全),买家都有权解除合同并依据违约责任要求卖家赔偿等。

      签合同后买家要换人 卖家一定要同意吗?

      一般来说,合同签订方在履行合同过程中,合同主体均不得随意变更。

      但现实中有一种这样的情形,即买家要求更换合同主体,由买家指定的第三人继续购买房屋,房屋也过户到第三人名下。那么这种情况下,买家可以不同意吗?

      不能随意变更主体

      这种变更合同主体的行为,从法律上来说是一方将自己的权利和义务打包转让给了他人。他人是否具有合同履行能力以及违约后的赔付能力成疑。

      举例来说,买家原本是一位有稳定工作收入的中年人,现在买家要把合同主体变更为家里年逾七旬的老人,那卖家自然不乐意。

      因此法律上规定,买家如果要求变更合同主体,必须要经过卖家的同意,在卖家不同意情形下,买家不得单方变更,需要继续履行合同。

      加一人可不可以

      还有一种情况,原来是买家一人作为买受人,现在买家提出需要增加一位共同买受人,这样可不可以?

      这种情况下,卖家其实没有理由拒绝,相当于为合同履行增加了一份保障,即便买家违约,其违约的赔偿能力也会增加,简单来说就是有益无害。

      当然如果出现特殊情况,例如加名字以后不利于合同的继续履行,这样卖家则有权拒绝。

      对合同特殊约定

      如果涉及到签订合同后可能变更合同主体这一情况,建议在签订的合同里增加变更合同主体条款,将可能变更的合同主体列入到合同中进行说明。 这种情况下,即便有一方不愿意对方变更合同主体,另一方也可以依据合同起诉要求变更。

      收到违约方发来《合同解除函》该怎么办?

      在房屋买卖合同履行过程中,本来自己是守约一方,却接到了对方发来的《合同解除函》搞得自己一头雾水,同时也很愤怒。

      那么为什么对方会发过来这种“函件”?遇到这种情况下守约方又该如何面对?

      多半是“无奈之举”

      单方解除合同的权利,无非两种情形,一是满足了合同约定的条件,二是满足了法律规定的条件。

      笔者遇到不少纠纷,违约方因为与守约方无法达成一致意见,难以协商解除合同,便单方向守约方发送《合同解除函》,寄希望通过这种办法解除合同。

      在笔者看来这种行为无疑是违约方的破罐破摔行为。因为法律上并未赋予违约方单方解除合同的权利,没有权利自然其发送的函件也没有法律效力。

      可以视而不见?

      既然对方发来的函件没有法律效力,那么守约方是不是可以视而不见?笔者认为也不能完全视而不见。

      一般对方要违约都有征兆,如果守约方对此早有心理准备,合同交易的程度也不深入,如尚未网签,同时守约方也不急于另外寻找交易机会,这种情况下不妨先晾一晾对方,同时告知对方没有解除合同的权利,希望对方秉承契约精神,继续交易,否则将承担违约责任。

      依据自身情况决定

      如果守约方急于交易,需要尽快寻找其他交易机会,那对方的这种举动无疑传递了一个信号:不管如何我就是不交易了,你看着办吧。

      这样守约方就要尽快采取止损及维权手段了。从理性角度出发,如果还想继续交易,则应当起诉对方要求继续履行。

      如不想与对方继续交易,最好与对方协商解除(无视对方发函),无法就赔偿达成一致的,保留诉讼权利解除掉合同。

      如果违约方拒绝守约方的上述提议,表明违约方违约恶意程度较大,建议起诉解除合同,届时违约方无故拒绝解除合同的态度,都是法院判决增加违约赔偿数额的证据。

      对方违约造成夜不能寐能主张精神损害赔?

      咨询笔者的合同纠纷当事人,有些人提出因为纠纷给自己造成了很大的困扰,白天无心工作晚上也失眠,想提出精神损害赔偿。这种主张当然是当事人的权利,但能否得到法院支持又是另外一回事了。

      个别类型合同纠纷可以

      合同纠纷多种多样,有些是单纯的财产交易,有些则是涉及到人身权利或者涉及到精神利益的合同。当事人掏钱,更多获得的是精神上的愉悦体验。例如美容服务、宠物寄养等等。

      花钱去美容想要更漂亮,结果美容院把自己弄毁了容,自然会遭到精神方面的重大打击。主人将宠物寄养到宠物院,结果宠物因照顾不周死亡,主人精神方面自然也会遭受损害。

      除了上述一些特殊的合同纠纷外,一般单纯以金钱、财产为目的交易发生纠纷后,虽说确实可能会给非违约方带来困扰,但这种困扰很难达到造成精神损害的程度,因此难以获得法院支持。

      侵权赔偿不替代违约责任

      精神损害赔偿原则上不属于合同的违约责任,属于侵权责任赔偿。《民法典》规定,因当事人一方的违约行为,损害对方人格权并造成严重精神损害,受损害方选择请求其承担违约责任的,不影响受损害方请求精神损害赔偿。

      这也就表明了守约方一方面可以向违约方主张违约赔偿,同时因违约给自己造成的精神损失,对方也应当依据侵权责任进行赔偿,二者可以同时主张。

      影响赔偿金额的因素

      对于精神损害赔偿金额,主要取决于以下几方面:

      1. 精神损害达到严重程度

      2. 精神损害具有持续性

      3. 精神损害造成了当事人的内心严重痛苦

      我们将24小时内回复。
      12:01
      您好,有任何疑问请与我们联系!

      选择聊天工具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