居住权能靠起诉获得吗?

目前全国都在搞居住权试点登记工作,既然是通过登记设立居住权,那自然需要房主与居住权人自愿协商登记。

那么如果双方未能协商一致,或者有一些现实情况登记机关不予办理居住权登记,这样一方能否起诉要求法院裁判设立居住权呢?

这是个比较前沿的问题,笔者认为,居住权本质是用益物权的一种,原则上法院可以裁判设立居住权。虽然《民法典》仅提及了遗嘱设立和合同设立两种方式,但没有禁止法院裁判设立,这也就为诉讼解决居住权设立提供了基础。

法院的判决、裁判等法律文书具有设立、变更、消灭物权的效果,也就是持有法院判决、裁判的,不动产登记机关应当按照文书内容对用益物权加以调整。 当然,法院设立居住权属于利用司法公权力介入私权,因此不能不加以限制。

1. 首先,法院不能没有任何根据的赋予一方居住权,必须要有请求权利的基础,这种权利基础可以来自法定亦可以来自约定。法定如子女对父母的赡养义务、父母对子女的抚养义务;约定的如双方签订的居住权协议等。

2. 其次,要考虑居住权的主要作用——保障无房可居的特殊群体。另,也应该考察居住权人的生活水平,对弱势群体应当加以保护。

3. 最后,对居住权的存续期限应当加以限制。举例来说,如起诉为未成年子女设立居住权,则应当以子女成年作为期限等,不能无限制的加以延长,避免发生损害房屋所有权人的情况发生。

假离婚签订的财产分割协议有效无效?

有些原本生活正常的夫妻为了达到种种目的,去民政部门办理假离婚,签订离婚协议并对包括房产在内的财产进行分割。由于是假离婚,因此财产分割一般具有某种目的,例如将房屋过户到一方名下。

结婚弄巧成拙,原本的假离婚结果因为一方变卦成了真离婚,那么这种情况下离婚有效无效?协议关于财产分割的部分又有效无效?

人身财产要分开

整体离婚过程,不仅包含了财产部分,还包括有人身关系的部分。婚姻关系的变更,除了当事人的意思表示外,还需要有行政机关具有公信力的登记,在行政部门(民政)登记过离婚后,除申请撤销离婚登记或提起行政诉讼外,婚姻已无恢复可能。

但是财产财产的分割就不一样了,财产的分割主要依据的是离婚协议。既然是协议,就要求这种民事法律行为是有效的。

《民法典》规定,行为人与相对人以虚假的意思表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,也即“通谋虚伪”行为。双方皆欠缺内心的效果意思,并且双方均知道离婚协议表面上达成的合意并非双方的真实意思,则构成这种通谋虚伪行为。

必须通过诉讼撤销

最高法的《民法典婚姻家庭编司法解释一》中规定了,夫妻双方协议离婚后就财产分割问题反悔,请求撤销财产分割协议的,人民法院应当受理。

也就是离婚后对财产产生争议的,要求认定离婚协议条款无效,需要到法院通过诉讼方式解决。

我们将24小时内回复。
12:01
您好,有任何疑问请与我们联系!

选择聊天工具: